本周,“书韵悠然,悦享阅读教师阅读共同体”成员共同深入阅读了《创建思维课堂》第二编的第四章和第三编。本编的主题为“重新调整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校必须实现哪些目标?”在阅读中,我们了解了课程主题之间的区别,意识到发展学生现实生活能力的重要性,真正促进学生作出承诺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解走向深入理解?从技能到发展现实能力?”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徐芷然:期望学生理解为什么和怎样做,而不仅仅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知道正确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建立理解的首要步骤。学生必须知道为什么一个答案是好的。如果答案不好,他们需要解释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以证实答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考虑由其他学生、教师提出或课本中找到的各种选项,而不是坐等答案。期望学生仔细甄别选项,而不是简单地猜测正确答案。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判断哪些建议是有证据支撑的,并且与大家所知道的答案保持一致。为了强化这种期望,有效的做法是定期让学生选出一个最糟糕的想法,并解释其缺点,然后修改答案使之更合理。
王佳燕:尽量避免直接给答案。教师要尽可能避免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习是为了构建合理答案,而不是找到正确答案”这一期望。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需要作出微妙的权衡。一方面,回答他们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学习,另一方面,知道老师会给出答案可能会阻碍学生独立思考。
孙玉敏: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应该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但鼓励学生自己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带来一定的好处,即独立思考。强化学生对教师最终会给出答案的期望意味着课堂上的成功来自正确的答案,而非深思熟虑的回答,这种做法会助长许多学生等待答案,而不是致力于独立思考。
吴淼:在不提供答案的情况下,支持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有很多:把问题抛回给学生(如,嗯……,你怎么看?你建议的最佳答案是什么?你会如何回答?)。用线索提示学生,或者提供一个例子或一种新的情况,帮助他们看到他们的回答是有瑕疵的(如,你有考虑过……吗?)。在课堂上,学生自我和同伴评估对于收集关于素养的信息特别有用。同伴观察和自我监控不仅节省了教师时间,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有用的学习机会。此外,由于学生与同龄人广泛合作,他们可能接触到教师不易获得的信息。
王晓晴:在继续学习之前,每次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教师不断地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是精心架构的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记住。这不是让一两个学生提供答案就能实现的。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伸出与他们选择的答案相对应的手指数来表明他们的答案,或者写在纸上提交答案,或者与能证实其合适性的同伴分享想法。下列方框中给出了教师在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某个概念时可能提出的问题。最有效的策略是教会学生自己可靠地判断他们是否理解内容。
高佳惠:围绕“促进思考”组建日常教学。早些时候,我们讨论了一种普遍的实践。这种实践由一种对布卢姆分类法比较流行(但却错误)的解释所驱动的,即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内容,然后才被要求去思考。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学生每天都参与到对主题的思考中,把需要记住的内容作为意义性探究活动的前提知识进行传授,这实际上削弱了理解,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设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加工并运用事实和概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正在学习的内容。
韩影:创建常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最佳适用工具。我们破坏能力培养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按部就班的学习步骤。我们必须建立一些常规活动,使学生不仅能简单地获得要遵循的策略,而且还能获得精心选择的工具,用以实现选定的目标。我们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即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从他们自己掌握的各种工具中提取工具。起初,可能会要求全班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想出可能用到的各种工具,并仔细研究每种工具的功用和优点,然后决定出最合适的工具。最终期望学生能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将要求学生解释他们考虑使用的各种工具,然后决定他们下次是否会以不同的方式做这些事情。
编辑:“书韵悠然悦享阅读”教师阅读共同体
一审:王亚宁 二审:谭敬敬 三审:宋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