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返回

【英语】同课异构的收获与反思

作者:时间:2016-11-22

来源:

同课异构的收获与反思

初中部英语组 邢荣娟

  应学校工作安排,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在10月9日参加了在育才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的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人的个性特征,通过单元学习,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来进行人物特征比较;同时学习as...as同级比较句式结构。A部分重在强化训练学生的比较级语句结构意识,并且训练运用所学语言结构自然输出及交流表达能力;B部分则主要以交友话题为线索,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间的对比,重视语篇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将单元所学内容融汇到阅读和书写交流之中,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既然是复习课,肯定不是简单的回锅炒菜,它要求教师首先具有一定的整合、概括、提炼的能力,然后进行精妙的设计,才能给学生呈现一堂耳目一新、学有新获的课。从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来看,都做到了这一点,很精彩,也确实做到了同课异构,构思各异,异曲同工,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方面:明确具体,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2.教学重难点处理方法得当,难点基本得以突破。

  亓美老师难点内容---比较级的特殊形式,以简单的句子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中考的难点题目----综合填空和翻译句子,加强指导和练习。

  于海云老师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用法进行了重点的区分和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比较级的各种句式结构处理方式是理论指导为先,实际应用随后跟上,符合复习课思路;中考链接部分,题目经典,具有代表性。

  3.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一气呵成。

  亓美老师是将本单元整合成三个模块来进行复习的,模块一:比较级的变化规则、模块二:比较人物、模块三:谈论朋友的品质,平行结构,清晰明了。

  于老师的课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同剥一颗晶莹的洋葱,一层一层剥下去,最终剥到内核---便是本课的精髓所在。由一篇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的文章导入,进而引出Part 1、 2,每一部分都设置与之相关的任务,十分恰当;Part 3、4则注重教材基础,引导学生提取知识且有一定拓展延伸;Part 5书写输出,是在前面三个部分的基础上充分铺垫进行的,可谓是水到渠成。

  4.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新颖,不拘泥,各有独到之处,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妙用歌曲,一个用来结尾,一个用以开头;熟练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并及时评价反馈;重视学法指导,亓老师在阅读和写作都进行了学习策略指导,于老师在学法指导时,直接给出例句,更直观,照顾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回答问题频次在达四十人次左右;师生互动默契有度,亓老师虽然跟学生不熟悉,但是课堂调动能力非常强,教态活泼大方,语音语调富有感染力,于老师则自然亲切,扎实平稳;在课容量和时间安排上,恰到妙处,下课铃响,完美结课。

  两位老师的课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给英语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考的东西。如果平时的每一个单元的复习课都能如此设计和讲授的话,那么不仅会使教师自身能力有更大的提升,而且会对学生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方式方法,当然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提升,此课型应大力倡导和推行,而不是仅仅在举办活动时才能得见。

  当然,两位老师的课,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

  1.课堂缺乏生成性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表明师生双方都受限于课堂已设内容,思维放开力度不够。

  2.书面表达如果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不定学生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作文本就应该百花齐放,不应千篇一律,本单元有许多美句,若学生学为己用,写出的文章一定会相当精彩。

  3.亓老师由于考虑到师生间的熟悉度不够,部分内容设置有点浅尝辄止,缺乏更深层次的探究;于老师在呈现比较级变化规则的时候,使用了顺口溜,虽然朗朗上口,但可能会给部分同学增加学习难度,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会更清楚明了。